产品分类
联系我们
今天咨询室来了一对夫妻,是一个月前我“父母成长研修班”的学员,今天应邀过来做家庭治疗。
他们的儿子叫阿奇,20岁,来青少年辅导中心两个多月了,曾经因为连续通宵上网,无心跟他父亲在工地工作,而被送往青少年辅导中心接受辅导和成长改变。
在辅导中心,阿奇的表现一直在所有老师心目中都是好的,配合和服从性好,态度认真踏实,一周前刚被提为“助教老师”。所有老师都特别关注这个孩子。
中秋节父母过来看孩子,接受家庭治疗,治疗在一家人见面更多的是沉默中开始了:
立德老师:李奇,在辅导中心,你在所有老师心目中的表现都特别,老师很好奇,过去在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,导致你要在辅导中心接受辅导一段时间。
李奇:上网
立德老师:我们这里的孩子90%都上网,后来在咨询、家庭的辅导过程中才知道,上网的背后都有一段跟父母之间特殊的沟通关系,要么很疏离,要么父母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,你是属于哪种情况?
李奇:我不知道怎么说?
立德老师:就从你跟你的家人说起吧,听你父亲说你从小一直都跟外婆在一起,这段经历在你的人生当中意味着什么呢?
李奇:怎么说呢,内心很空的感觉。
立德老师:为什么这么讲?
李奇:我一直跟家人的沟通都很少,尤其跟跟父亲沟通,几乎没有说话的空间,13岁之前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,有几年的时间在舅舅家读书,父母一直都在外面打工,几乎没有一次家长会父母参加过,放国庆长假的时候,七天都在学校,空空的大楼都是他一个人,5岁开始,都是空运打包去跟父母在一起,很多时候就是在自己一个人哭,每次跟父母通电话,一个在边哭,妈妈在那边哭,有一回在学校晚回,进不了宿舍又回不了舅舅家,就睡在学校外面的水利地板上,自己一个人,过去14年的经历用自己的话说,就是也幸福,总缺少什么,自己跟别人不一样(陈述自己的经历总是那样的淡定)。
立德老师:(话题转向一旁沉默的父亲)李奇的有些经历你了解吗?
父亲:有些我真的不知道,现在听起来感觉很心酸。
立德老师:刚才你儿子跟我提到,跟你几乎没有说话的空间,你怎么看?
父亲:他一生下来我就出来打拼,小时候家里很穷,所以忽略了孩子的成长。我平时工作很忙,很少跟儿子有交流。
立德老师:上次在我的课程上,整个三天你的发言是踊跃的,也是自主 的,你想发言,我想停也停不住,你有觉察到吗?
母亲:他在家也是老板,我们都没有发言权的,我经常劝他,在家就像一个爸爸,在儿子面前姿态不要像一个老板一样,说了不听。
立德老师:所以今天儿子沉默、不太自信地性格似乎跟你们这种家庭长期的互动有关系,你们觉得呢?
妈妈:所以我们现在这个小儿子无论再忙,都一定得带在身边,已经错过大儿子了,不能再错过小儿子了。
立德老师:李奇,刚才跟你父母的交流似乎找到了导致你成长问题的答案,你是怎么看待你自己的,或者说未来你有什么规划吗?
李奇:我觉得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追求,有一份工作,下班回家有一个人可以说话,简简单单就好。
妈妈:所以我经常说我儿子19岁的 年纪,80岁的心态,他感受不到我们对他的关爱
立德老师:,其实以前不是他感受不到,原因是以前一直处于一种自我缺失的状态,十多年的时间,无论你们的关爱,还有有效的支持都没有,久而久之就让自己习惯这种缺失的状态,不太习惯周围的人对他如此的关心,在辅导中心三个月的时间,当在这感受到老师们对他的重视和关爱之后,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,开始慢慢填充内心长期以来的缺失感之后,他开始感受到内心的充实和自信。李奇你觉得呢?
李奇:是的,现在感觉到了。
立德老师:我们现在看到了整个你们家庭以往是如何在互动,也似乎找到了李奇今天回避、不自信性格的原因。李奇,如果我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和空间,解决你“不知道如何跟父亲沟通的问题,”你愿意表达你内心真实对父亲的期待吗。
李奇(对着父亲):希望以后我一讲话,不要立即打断我,给我一些时间和机会跟你去交流。
父亲:我愿意去改变。
立德老师:彼此拥抱一下吧
(父子两站起来彼此拥抱在一起)
立德老师:我相信你们 都有能力去维系这样的家庭氛围和场面。只要彼此感受到家人无条件的支持和关爱,人就有无穷的动力和信心。事业、学业和家庭都会更顺利。
李奇我更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,主动去突破自己回避和优柔寡断的性格,主动去尝试,时刻记得你是一个值得被爱的孩子,你真的非常和讨人喜欢,父亲同样在跟儿子沟通的过程中多一些习惯扮演一个聆听者的角色,只有你给他自信了,才让儿子有自信地原动力。
这次咨询在彼此感觉快乐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。
李奇做完家庭治疗后的感想:
从昨天的情况来看,我和爸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心灵沟通,成功的打开了自己封闭的大门,这么多年其实自己一直希望能找一直希望能找一个人诉说,找个能明白自己的人,但是很遗憾,我从未发现,原来自己寻找很久的人一直在身边,我却一直把他们遗忘忽视掉了。
可能就像刘老师说的,我一直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,导致我的情感缺失了,我不知道(可能知道)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,开始习惯一个人的孤独,开始习惯什么都往心里塞,往心底里塞,直到连自己都忘了自己,曾经有过对亲情的渴求,甚至开始习惯他人的嘲讽,不理解,开始慢慢的变得冷漠,不再去关心人,不再轻易的流泪,开始假装自己很开心,很快乐。
曾经有一段时间(16-19岁)我一度认为我可以不需要他们,可是现实总是充满讽刺,在一次又一次冷漠无情伤害他们时,现实也一次又一次给了我很深痛的教训。
直到来到这里,我才开始从自己的囚牢里向外看,开始慢慢的发觉自己,正视自己,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明白,可是自己却一直不愿意去承认,只是一味的逃避,可逃避终究解决,不了问题。于是我尝试去释放自己,理解自己,慢慢充实自己缺失的那块,然后我感受到了时间带给我的汇报,那种感觉真的很好。
这么多年我次知道担忧的滋味,等待的滋味,那种感觉真的难以言喻,可是我感觉到真的,特别是我跟爸妈见面时,那种汹涌而出的想表达的欲望,突然被挡住,突然不知道说什么,脑海一片空白时那种着急、痛苦和难受,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对爱的感受。
虽然这么多年,因为外在因素和自己和家人的原因,导致了我对亲情的缺失,但也感谢这一切,让我经历怎么多,让我体悟到人生。有时候我觉得吧,好像自己看破红尘一样,开始变得无欲无求,以前别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,我都不知道怎么说,因为感觉自己的这种想法和可笑,但直到昨天家庭治疗中才发现原来有些事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复杂,有些时候是自己把自己吓到了。
现在我对自己现在的心态,目标更加肯定了,也更有动力去改变,去经历。
联系人:校长
联系热线:13929871021
主营行业:叛逆孩子教育
公司地址:肇庆市端州区纺织路口(火车站向梧州方向约二公里
扫一扫,微商铺